发布时间:2024-12-27 08:07:22 来源:学海无涯网 作者:知识
原标题:农村集体土地实现“同权同价”入市
首宗入市的同权同价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将建青年创业中心
编者按:金秋如画的时节,党的农村十九大胜利召开。北京这座千年古都,集体正在沿着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土地战略定位阔步向前。连日来,入市北青报记者深入京城的试点各行业各领域探访,我们看到疏解非首都功能、概况产业升级后的同权同价宜居之都的发展前景;我们看到“高精尖”的科创产业如火如荼;我们看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建设进程中老百姓昂扬的精神风貌……
今年是大兴区土地试点改革的最后一年。2015年12月11日,农村西红门镇2号地B地块对外公示采取挂牌供地模式入市。集体经过67轮竞价,土地2016年1月15日下午3时,入市该地块由北京赞比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8.05亿元竞得。试点该地块的概况成功入市交易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区域产业升级的同权同价双赢格局,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实现了北京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正式入市。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来到大兴区西红门镇。过了南五环不远,就是著名的2号地B地块——北京首宗正式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告别了工业大院,这块占地约40亩的土地上正在建起新的大楼。“将来这里会发展成为青年创业中心,以青年众创空间、小微创业为主,为大型产业园产业链提供补充和服务。”西红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局部主体结构封顶,2018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2017年是大兴区土地试点改革的最后一年,是推进“入市”和“征地”试点“二合一”的攻坚之年,也是试点“出经验、出制度、出成效”的关键之年。当前,大兴区农村土地改革正稳步推进,统筹协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二合一”。
在西红门镇经验的基础上,大兴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镇级统筹”模式,以镇为基本实施单元,锁定土地总量,优化总体布局。按照“镇级统筹”要求,大兴区新建了5个镇级集体联营公司,拆除腾退土地1.5万亩,完成绿化近万亩。在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完善土地征收程序。
收益能否合理分配,是衡量改革试点成败的关键。大兴区为此制定了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调节比例范围为土地交易总额的8%-30%,统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周转垫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资金,以及农村经济困难群众的社保补贴和特困救助。
为了让农民成为“带着资产进城”的新市民,通过入股村民地租保底,每5年增长5%,确保农民既得收益不因改革试点而减少。地块上市后,将合理设计留地、留物业、留资产和入股经营等方式,确保农民每年都有稳定收入。例如,去年年初一块土地出让收入8亿元,分配安排大体为“1133”:1亿调节金,1亿支出农民既得收入,3亿偿还贷款,3亿用于开发,联营公司的每户农民因这一地块增收5000元以上。(记者 张小妹 供图/大兴区西红门镇)
延伸
社会投资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在推行土地试点改革的同时,大兴区还在加快推进投融资改革。大兴区深入贯彻国家和北京市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航城再生水厂等水环境PPP项目。
同时,大兴区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第五批行政审批14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清理涉及企业群众办事创业各类证明75项,简化相关事项办理流程。梳理区级公共服务事项600项,完成率达到80%。研究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项目审批方案》,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所有审批环节的时限总和为40个工作日。(记者 张小妹)
责任编辑:朱惠娥相关文章